2006年4月3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让吉利汽车跑遍世界
本报记者 陈晓青

  “吉利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,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!”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话音刚刚落下,会场上掌声如雷。这是出现在今年2月“吉利全国自主创新巡回报告团”上的一幕。
  成立不到10年,吉利集团就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,逐步掌握了轿车核心部件的研发技术,2005年获得各种专利101项,其中有发明专利7项,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、发动机、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开发方面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力量。自主开发的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.2kw,处于国际先进水平;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自动变速器、电子助力转向系统。
  李书福说,吉利之所以会取得这些成绩,靠的是3个“秘密武器”。一是以技术合作代替合资经营。吉利与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及相关专业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,这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最主要的奥秘。
  第二个“秘密武器”是,吸收了大批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英才。这些人才中有来自一汽、二汽、上汽的厂长、高级工程师,也有来自国家汽车研究机构的老专家、老技术人员,还有来自国外的汽车制造专家。这批优秀人才加盟吉利,实现了吉利“化蛹为蝶”的蜕变。除了招贤纳士,李书福的另一绝招则是“育才”。李书福先后创办了吉利技师学院、吉利汽车工业学校、北京吉利大学、海南三亚学院等院校。近10年来,这些院校为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  第三个“秘密武器”就是高投入进行技术研发。吉利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6%投入研发,去年达到6亿元。除自身投入外,吉利集团还在不断寻求外部资金加大研发投入。此外,吉利首期投资超过3亿元建设了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,开发自动变速箱等技术产品。 
  今年1月,吉利再一次受到国际顶级车展组委会的邀请,代表中国汽车企业参加北美国际车展,并获得了底特律车展特别奖——银钻奖。